資陽市2017年創優金融服務政策措施解讀
開展多層次融資對接
關鍵詞 多層次融資 常態化對接 融資平臺開發
分產業、分縣(區)、分園區梳理企業融資需求,重點細化對口腔裝備材料等新興主導產業以及“紅名單”企業的融資需求統計,開展常態化銀企對接。制定重點項目融資保障方案,對涉及臨空經濟區、中韓創新產業園等平臺打造的重大項目,邀請各類金融機構開展專題洽談。開發網上融資對接平臺手機APP,完善平臺功能,力爭注冊企業新增500戶,實現融資30億元。
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
關鍵詞 創新融資產品 “口腔產業+金融”
落實省政府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戰略部署,推進農產品交易中心建設。推廣農村“兩權”、林權、知識產權抵質押貸款及銀稅互動融資產品,以核心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、政府采購供應商為重點推進應收賬款質押融資,對開展前述貸款的銀行機構,按投放金額的0.2%予以獎勵。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,提升檸檬、生豬產業價格指數保險覆蓋面。開展“口腔產業+金融”創新服務試點。
完善地方金融服務體系
關鍵詞 農村信用社改制 產權流轉交易平臺
引進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。完成轄內三家農村信用社改制農商行,民生村鎮銀行向縣域以下延伸機構和服務。建立縣(區)政策性農業擔保公司,并與省級擔保公司、再擔保公司開展合作。搭建我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,完善產權融資配套制度。
多舉措支持銀行處置不良貸款
關鍵詞 處置不良貸款 提升處置效率
將銀行機構轉讓、核銷的不良貸款計入年度新增貸款,并按《資陽市金融工作目標考核辦法》(資府辦發[2015]72號)進行考核獎勵。進一步梳理市屬兩家政策性擔保公司的代償風險狀況,分別對農擔、中擔公司制定風險化解方案并推進落實。推進金融涉訴案件加快執行,提升處置效率。
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
關鍵詞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年度目標考核
落實縣(區)政府主體責任,力爭各縣(區)金融生態環境排名在全省處于中上水平。將金融工作納入縣(區)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,對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、金融創新以及金融環境營造方面有突出成績的金融機構及有關部門,由市政府進行通報表揚。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村開展信用評定,銀行機構給予有限授信放貸。實施“暢行巴蜀·金融IC卡交通便民”工程,力爭2017年底前建成雁江主城區公交應用項目,依托四川省金融IC卡暨移動金融基礎服務平臺,實現雁江、樂至和安岳主城區公交在全省范圍聯網通用。
大力推進金融扶貧
關鍵詞 四方合作模式 保險資金支農融資
充實扶貧小額信貸風險分擔基金,推廣“政府+再貸款+銀行+保險”四方合作模式,促進扶貧小額信貸投放。推進涉農政策性保險全產品、全體系發展,啟動保險資金支農融資試點。在全市創建3個支農再貸款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基地,扶持農村產業發展。
建立重大金融債務風險信息貢獻和聯合處置機制
關鍵詞 成立領導小組 建立處置機制 維護金融穩定
成立金融穩定工作領導小組,下設綜合辦公室、打擊金融犯罪辦公室和涉金融類失信被執行人清理整頓辦公室,聯動開展金融風險評估、互聯網金融整治、打擊金融犯罪、整頓惡意逃廢債務等工作,對重大信貸違約風險進行研究處置,促進銀行機構不良貸款持續下降,維護金融穩定。
堅持“一企一策”
依法化解重點企業信貸違約風險
關鍵詞 “一企一策” 化解違約風險
成立專題工作組,對于債務結構較為復雜、對金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已爆發風險企業,統籌開展資產債務梳理、信訪維穩、司法處置等工作;落實債權人委員會制度,對于有救助價值的重點企業,細化幫扶方案,銀政企協作推進落實;對確無幫扶價值、應當退出市場的企業,要及時修改或終止幫扶方案,通過訴訟、仲裁等措施維護合法債權。
發展直接融資
關鍵詞 公司制改制 股改和上市
推動不低于10%的規模企業進行規范化公司制改制。充實上市后備資源庫,加快推進中車電氣、金輝藥業等企業股改和上市。組織6戶以上企業到成都(川藏)股權交易中心掛牌。啟動企業發行中期票據、短期融資券、公司債等債務融資工具的培育工作。按照“六真”原則做實政府平臺公司,提升融資能力。對成功掛牌上市的企業按照《關于印發支持企業改制上市和掛牌政策措施的通知》(資府發[2015]21號)給予獎勵。
降低企業融資成本
關鍵詞 降低融資成本 加強行業自律 加大監管力度
各銀行機構通過公開承諾、接受監督等形式加強行業自律;堅持企業主體申請、銀行引領推動,全力落實續貸政策。監管部門加強對各類融資“通道”業務的清理,嚴肅查處“做回報”“亂收費”等行為;對融資涉及的抵質押評估、登記、公證等環節開展檢查;對未有效落實續貸政策的銀行機構,監管部門采取窗口指導、一對一現場督導、約談高管等措施,爭取實現2017年末貸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5%以上。